【喜迎十九大】《吉林日报》报道我校国际化办学实效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学校国际知名度日益提升,国际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10月14日,《吉林日报》以“教育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为题,对我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和良好发展态势进行报道。
相关链接:
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1710/14/content_39132.html
附原文:
教育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任爽 通讯员 田苗华
阳光洒满校园,把www.bet36365的金秋映衬得格外温暖喜庆。在精密制造及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许金凯正在为第二天要参加的国际会议准备材料,他说:“最近几年,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不断突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111计划’落户学校后,国际交流的机会就更多了。”
许金凯所说的“111计划”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项目,于今年8月首次面向省属高校开放。9月26日,随着长春理工“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揭牌,“111计划”正式落户,为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又拓宽了一条路。
“111计划”的顺利落户离不开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辛苦付出,而处长盛海涛说他和同事们很乐于这样的付出,还从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6名老师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盛海涛说:“2012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只有3名老师,主要工作也就是接待外宾。如今,我们6个人加上两名研究生助管都忙不过来,学校无论是师生交流和国际会议的数量,还是合作办学和引智引资的质量都有着大规模的提升。”
正在电脑前修改国际合作协议的副处长白亚东同样深有感触,她说:“以前的国际合作是其他国家出协议模板,我们签署,如今我们会依据公平互利的原则修改协议。不仅有合作意向的外方越来越多,长期出国交流的师生也从个位数上升到了百位数。”
在“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家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研教师李文君也感受到了学校国际化的变化,她说:“今年,通过我们中心为学校确立固定合作关系的外籍特聘教授就有20余位,有5位外籍教授的名字已经被写进招生简章,这在5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为了获得更多的突破,2016年,长春理工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每个学院都指定副院长专门负责国际交流合作事务。今年,学校又成立了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学院的书记和院长都是其中的成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日的长春理工已获批我省首个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育了大批贯通中外的复合型人才;入选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推动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共同发展;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与校际交流项目中,培养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打造了多元化的留学平台……
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老师们感受着学校国际化脚步的坚定,职业自豪感也在不断提升,外事工作已经远不是迎来送往那么简单,而是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系统化。盛海涛说:“这背后得益于学校知名度的提升、我国人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得益于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益于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作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老师,我们将继续为学校国际化发展做好服务。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们热切地期盼祖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撰稿:田苗华 审核:于英焕 编辑:李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