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不一样的学霸,不一样的舞台——www.bet36365“光电国际化精英班”侧记
在www.bet36365,要说学霸,绝对绕不开“大珩班”。被誉为超级班的他们在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竞赛奖励等方面无不名列前茅,几乎成为了人们心中学霸的标准程式。
然而近年来,一个名为“国际班”的培养项目蓦地闯入大家的视线。它与“大珩班”在选拔标准、培养方式与发展定位上完全不同,却也是出类拔萃、硕果累累。新南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奔赴国内外众多名校继续深造,用努力与成果向所有人证明了:学霸,也可以不一样!
从0到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融入世界的趋势不可阻挡。曾有过留学经历的校长于化东认识到,“要培养学生,必须有一流本科;要做到一流本科,必须抓住国际化的趋势。培养国际化领军人才,会给国家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2013年,他提出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培养方案,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领导力卓越,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由此,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科方向)国际化精英班(简称“国际班”)应运而生。
当年9月,选拔通知一经公布,整个学校都沸腾了。虽然报名仅限为刚入学的理工专业新生(后扩大为高考理科生生源),但本来就是学校优势学科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再加上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倾力支持的丰富资源,使得报名人数一度突破1500人。“同学们热情高涨固然是好事,但也给选拔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付跃刚回忆。整个选拔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筛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高考分数差异,学校只划定了一条不高的基本线;随后是笔试,以数学、物理、英语为主(第二届开始取消物理);最后是面试,注重考察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国际化意愿。笔试、面试的权重各占50%,且都实行“英语一票否决制”。“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得知有这样一个王牌班级,那绝对是要抓住机会,再努力去冲一次更高的平台。”现已保送清华大学的刘唱说。
最终,13级国际班共29人入选。而这些学霸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接轨国际
国际班在强调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更要求他们的前沿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英语,则是他们要攻克的第一关。
“基本上都是GRE、托福、雅思这些出国必备的科目”,班长王道根介绍。“在大一大二,每周都有五节英语课,一节听力,两节读写翻译,两节词汇阅读。”对他们来说,英语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必备技能。英语授课、国外原版教材、国际前沿知识分享、国际大咖讲座……一系列场景倒逼着学生们将英语弄懂吃透。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获得者郭旭东表示:“班级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天然的’英语场景。学习材料很多是英文原版,日常交流也鼓励用英语对话,让每个人都将使用英语变成一种习惯。”仅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22名参赛同学中就有11人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
有了英语这块敲门砖,学生们面向国际的基础就打好了。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学校积极联络海外合作院校的资源,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Peter Bryanston-Cross、美国工程院院士OSA协会委员MichaelBass等国际顶级名师不定期集中授课,配备的国内教师也都有过留学经历。“我们经常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上呈现。”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周见红介绍,“可别小看了这些动作,它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而配套的,我会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他们由最粗浅的‘理解是什么’变为更深入的‘理解为什么’。”国际班关注的是每一个同学的综合能力,即“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逻辑,而不是要打造一个考试机器。“在和老师的交流中,他总是能帮我打开思路、明晰方向、锚定关键。他从来不直接告诉我做法,而是一步步地启发我走下去,引导我从一个学习者转化为思考者,真的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谈到老师对自己在《激光杂志》发表论文的帮助,郭家兴感慨万千。
国际班的学生都是自驱型人才,无论钻实验室、搞竞赛,还是发论文、做项目,都不是抱着玩玩的心态,而是卯足了劲要做到极致。在这种近乎残酷的自我监督下,国际班的荣誉越来越多: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1项、荣誉奖1次(团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光电设计大赛、创新竞赛等各类国家级奖27人次,发表学术论文4篇。
淬火利锋
如果说一流的师资配置、勤奋刻苦、自驱力,是国际班荣获奖项无数的基础条件,那么他们所特有的阳光活力、韧性拼劲,就是成功路上的催化剂。
于化东校长受聘为班级班导师
“其实我们有时候也‘头疼’,学生经常是带着各种问题找过来,一呆就是小半天,手边的工作都得放一边。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有时候还约我一起吃午饭,边吃边聊。”付跃刚略有纠结地说,“但让我欣慰的是,他们的问题虽然稀奇古怪,但却是蕴含着独到的见解,可以看出是思考之后的结果。”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国际班所获得的诸多荣誉正是来源于这些日常积累,它不仅让理论掌握得更扎实,更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使然。“我清楚记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备战的日子”,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美联赛H奖的孙焕宇回忆,“那时候,我们经常找老师提问讨论。每次一得到修改意见,就马上回去迭代,累了就睡在实验室,困了就洗把脸继续,几乎每天都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和收获。”
在国际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负责指导学术规划。整个班级还有班导师与副班导师,负责整体统筹。最开始,班导师给出几个学术方向、研究范围以及对应的老师名单。学生如果对哪个感兴趣,就可以找老师详谈;一旦方向确定,就可以报名参加实验室开放计划,导师和实验室老师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一年的培养计划;等到一年后,学生对科研或竞赛有了初步了解,再进一步决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整个过程都是双向选择。“其实最开始也有过迷惘与痛苦。因为大家都非常优秀,来到国际班的第一次考试我的成绩是倒数,打击特别大。”说起当年的情景,对孙闯来说仿佛就在昨天,“十分感恩这次挫折,它带来的坚忍信念一直督促着我不断前行。正因如此,我放弃了保研机会,背水一战,最终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学府——清华大学。”
与这些优秀的学生朝夕相处,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世峰有着百般不舍。“在国外,实验室的思考方法、做事习惯、逻辑架构、实验条件、科学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很能出成果的地方。等到硕士或博士毕业,学生们回国工作,利用国内非常多的发展机会组建团队,大展拳脚,一定会推动国家科技的发展。”
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主题班会
如今,国际班第一届学生即将走出校门。29名同学中,5人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19名同学考入新南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经过四年磨练的他们,将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厚积薄发,绽放光彩,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油助力!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撰稿:贾惠淇 于英焕 审核:于英焕)